<sup id="syk4s"><div id="syk4s"></div></sup>
<acronym id="syk4s"><div id="syk4s"></div></acronym>
<rt id="syk4s"></rt>
English
中國農科院微信公眾號
農科專家在線微信公眾號
MENU
當前位置: 首頁» 科技服務» 科學解讀

飼用抗生素會影響人體健康么?

【字體:
    飼用抗生素是抗生素在畜牧生產中的一種應用方式,是指那些無需獸醫處方、以低劑量在飼料中長期添加的抗生素。由于對畜禽具有明顯的預防疾病、促進生長和提高飼料轉化率的作用,從上個世紀40年代開始飼用抗生素被推廣使用,到了80年代,這類抗生素已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自從抗生素被發現和使用以來,致病菌的耐藥性問題就一直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使用范圍的擴大,近年來,耐藥性問題日趨嚴重,耐藥菌株的數量顯著增加,依賴抗生素治療的細菌感染往往難以治愈,從而導致在畜牧業上廣泛使用的飼用抗生素也受到了空前關注。
    大家關注的飼用抗生素的安全問題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在畜產品中的殘留問題;二是導致細菌耐藥性的問題。
    首先,殘留不會引起嚴重的安全問題。原因在于飼用抗生素在飼料中添加比例都很小,一般在2mg/kg~200mg/kg范圍之內;而且目前所使用的抗生素大部分具有腸道不吸收的特點,即便是容易吸收的四環素類抗生素,在動物組織中的殘留量也很小。比如,當飼料中添加金霉素200 mg/kg時,在雞肉和肝臟中檢測不到有殘留;當添加到2000mg/kg(生產上使用劑量的10倍)時,在雞肉中金霉素的含量也僅為50~160μg/kg。而且,獸醫臨床上使用的抗生素都不會長期在細胞內蓄積,在治療劑量范圍內也不會對人體或動物機體產生毒性,微量和短時間殘留更不會產生毒性;因此,消費者不必擔心抗生素在動物組織中的殘留危害。
    再說耐藥性問題,耐藥性的產生主要通過兩條途徑,一是菌株突變并大量繁殖導致耐藥性增加,二是耐藥菌株通過基因轉移傳播給周圍的細菌。在學術界,對飼用抗生素是否造成嚴重耐藥性一直存在爭議,有專家認為主要原因來源于飼用抗生素,也有反對意見認為其原因主要來源于治療用抗生素,目前尚無定論。
    鑒于飼用抗生素的使用有可能帶來健康風險,有些國家和地區已經開始通過立法形式禁止飼用抗生素。
    1986年,瑞典開始全面禁止飼用抗生素,是國際上最早提出禁止飼用抗生素的國家。歐盟于1998年提出禁止使用部分飼用抗生素;2006年開始禁止使用除抗球蟲和組織鞭毛蟲以外的其它飼用抗生素;2012年開始禁止所有飼用抗生素。2010年,美國FDA曾呼吁養殖業減少對抗生素的使用;2013年,公布了一份行業指導性文件,計劃從2014年起,用三年時間全面禁止飼用抗生素。除了上述國家和地區外,還有日本、韓國等一些國家也不同程度地采取了類似的管理措施。
    目前,針對這些禁用措施對預防耐藥細菌產生的有效性存在爭議。對瑞典禁止飼用抗生素的結果進行的調查分析表明,在1986年至1996年禁用飼用抗生素的十年間,治療性抗生素用量增加,抗生素的總用量并未減少,說明禁止飼用抗生素有可能僅僅是改變了抗生素的使用方式而已,并未解決實質問題。
    不論是治療用抗生素還是飼用抗生素,都會導致耐藥性的產生。從保證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和人類健康的角度出發,飼用抗生素被禁止是今后的趨勢。然而,如何禁止飼用抗生素,以及如何解決禁用后所帶來畜牧業的一系列新問題,尚需要科學的態度和有效替代技術的支撐。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從畜牧專用抗生素新產品開發到作用機制研究,對飼用抗生素開展了系統研究工作。特別是飼用抗生素的免疫屏障促生長機制的提出,為后來乃至今后研究開發飼用抗生素的替代技術和產品奠定了理論基礎。目前,國內外有關專家正在從功能性植物提取物和有益微生物研究入手,開發飼用抗生素的替代技術和產品。
    只有成功開發出飼用抗生素的替代技術才能真正解決飼用抗生素的安全問題。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佟建明  研究員)
TOP 久久久波多野AV一区二区,久久久波多野一区二区无码,久久久不卡无码一区二区,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产,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一